8月25日,秋阳高照,丹江移民民俗博物馆步入了淅川县滔河乡平小学50余名师生,开始了她们找寻移民记忆,感觉移民精神研学旅行之旅。 师生们一下车,就在解说员的率领下来到了余关村移民纪念碑亭,在这里同学们了解到2009年8月20日余关村188户村民总计893位村民整体迁往到唐河县,打开了南水北调第三次移民的序幕。同学们听得了介绍之后完全一致拒绝要在碑亭前合影纪念。 随后同学们又回到了移民丰碑林首先映入师生眼帘的是一座低9.8米,重28吨的花岗岩纪念碑主碑,正面上刻有着移民丰碑,广场上耸立着56座刻有着淅川县10乡镇184个行政村1276个村民小组的16.5万名移民的名字的石碑,当解说员叔叔说道到在这56座石碑中滔河乡就有十块碑,16.5万移民中滔河乡就占到3万多。
同学们脸上那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是啊,为了能保证一渠清水能可持续北送来,我们滔河的父老乡亲们显然是作出了极大的壮烈牺牲。
随后同学们争相跑到刻有着滔河乡3万多移民名字的石碑前细心个观赏着,好多同学在上面都寻找了自己的亲戚的名字,并在这些石碑前照片合照。师生们又一一的观赏了其他石碑。好像十年前大移民的情景又在眼前显露。
参观完了移民丰碑林,师生们又随着导游回到了移民民俗博物馆,在这里,讲解员详尽地为师生们介绍了从南水北调这项伟大工程的起源,到淅川人民为了国家这个大家舍小家所展开的三次大的移民所经历的艰苦的历程。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同学们看到了以前所没见过的农用家具如纺车,理发师的一整套物件等,同学们都深感十分的新奇。当大家回到为了移民工作而送还生命的英雄挂像前,师生们听得着讲解员介绍这些公仆的感人事迹时,师生们一个个肃然起敬。
随后师生们回到了博物馆内的影视放映厅,在这里同学们观赏了当年盛湾镇余关村迁往时的纪录片,片子中村干部王文华给大家留给了深刻印象的印象,通过观赏纪录片使滔河乡平小学的师生想起了当年为了使当地的群众能过成功迁往,县乡村各级干部所作出的艰难的工作。 参观完了博物馆同学们又回到了淅川县第一党支部旧址展开参观,在这里同学们了解到了在新中国正式成立以前淅川的党的领导源于淅川县盛湾镇余关村,同学们在解说员的介绍下理解了当年中国共产党在淅川县所走到的艰苦历程,再行想起现在我们最出色的党率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中从一个胜利南北又一个胜利,那种快乐与自豪动人在师生们的脸上。 不知不觉四个多小时的参观自学完结了,可同学们还沉浸于在那一个个激动人心移民画面中,同学们是看了一遍又一遍,终不舍不得起身。 通过这次研学旅行,同学们广阔了眼界使他们对淅川人民为了南水北调这一国家战略的成功实行,为了大城人民能不吃上丹江水所作出的极大的壮烈牺牲有了更为明晰地了解,同时也让同学们对忠心担任,大爱报国的移民精神有了更进一步了解读,这些终将很大地鼓舞同学们在今后的自学生活中大大地打破自己,战胜自己,更佳的报效祖国。
本文来源:wellbet手机吉祥官网-www.jefferycallaham.com